赵先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公司总值班室值班经理,重庆市铜梁区水口镇树荫村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3月,按照重庆机场集团党委统一部署,历任重庆机场集团地服公司配载员、配载室副主任、配载主管、调度控制中心经理及集团总值班室值班经理赵先平,在家中孩子距离中考不到100天的关键时刻,毅然奔赴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到铜梁区水口镇树荫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树荫村位于铜梁区水口镇东北部,属浅丘地貌,土地资源匮乏,幅员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5240亩(水田3000亩),坡度在15度以上耕地占比50%,实际耕种3600亩。全村辖总人口2513人,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

目前,树荫村已经摘掉了“贫困帽”。一年多来,赵先平采取“真行动”,精心策划“金点子”,探索“新路子”,帮助树荫村群众奏响了脱贫攻坚的幸福之歌。
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在水口镇树荫村,谈起驻村第一书记赵先平,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扶贫扶到心坎上,是乡亲们的“自家人”。
今年72岁的贫困群众张太平,因病致贫,家庭经济窘迫。赵先平了解了老张家的情况后,经常往他家跑,鼓励他们,为他们家发展经济出谋划策。

在赵先平的帮助下,张太平在家养鸡养鸭发展副业,儿子在村里公益岗位上班,媳妇在铜梁城里打临工,两个孙女读书也有了着落。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赵书记对我们关心得很,每个月要来四五次。遇到什么事情,打个电话他就来了。家里养的鸡鸭,是赵书记送来的,销路也是赵书记帮忙找的。”说到自己家的变化,老张很感动。

2019年底,赵先平组织重庆总裁时尚买手店等企业的爱心人士,走访慰问了水口镇11户困难群众,为他们送上食用油、牛奶、棉被等慰问品,鼓励他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党和政府帮扶下早日脱贫致富。2020年初他又带领自己的家人和10余名爱心志愿者走进困难群众何万里家中,组织先前慰问过的几位困难老人欢聚一堂,一起包饺子,快快乐乐吃团年饭。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赵先平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认同。2019年12月24日,水口镇党委书记汪文波收到一对年近八旬老夫妻何万里、陈昌兰的署名挂号信,信中对赵先平带领爱心人士前来慰问表示衷心感谢。“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今年大年三十和初一,村里两位70多岁的老人给我打电话拜年,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但真的很感动,觉得自己这份工作干得值!”赵先平说。
谈起村民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赵先平了如指掌。路上遇到村民,对方都会停下脚步,和赵先平唠会儿嗑。驻村1年多时间里,赵先平的私家车行驶了4万多公里,贫困户家、田间地头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

用实干与汗水写下“扶贫诗”
初到树荫村时,赵先平发现,村里发展的扶贫产业只有血橙264亩和红脆丰桃200亩。经多次调查研究,发现树荫村土地资源匮乏,坡度在15度以上耕地占比50%,实际耕种3600亩。如何为村集体谋一份立得住的产业?在区、镇、村的大力支持下,赵先平精准定位,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经果、花卉产业。
水口镇是使君子种植之乡,红白相间的使君子花清香淡雅,是铜梁的“区花”,也是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的产品。2019年4月赵先平建议采用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形式进行试点经营,租用13社村民甘世均院落作为花卉基地,聘请区盆景协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使君子花卉盆景培育,一期发展300余盆使君子精品花卉盆景,通过销售、租赁实现经济收入10万元。2020年他又推动合作社发展使君子花卉苗木,动员群众带土地入股、返租土地,坚持使君子花卉苗木培育、扦插基地30亩,预计两年内实现使君子种苗销售收入近60万元。

2019年10月,他牵头请来市扶贫办、区扶贫办的领导和专家,为水口镇开展产业层级规划设计,将树荫村“花语果香”小康山村与相邻的天星古寨、大滩水库“鱼米之乡”进行村与镇的连接规划,整合打造一个集“花卉观赏、鲜果采摘、林下抓兔、露营烧烤、休闲垂钓、攀登天寨”等项目为一体的城区亲子休闲“后花园”,开拓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果花卉产业与亲子乡村旅游“联姻”的致富新路,以产业促旅游、以旅游强产业,激发乡村发展的强大活力,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树荫村经果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品知名度不够响亮。赵先平驻村后积极协调重庆机场集团定向捐助28.7万元帮扶树荫村完善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适度丰富经果品类、加强经果日常管护、推动生态产品溯源,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同时,为了让丰产期的“脱贫果”销售好,赵先平和水口镇干部一起创新推出“精准订单”、“挂牌认购”、“自主采摘”相结合的销售路子,并通过朋友圈和其他渠道广泛宣传,扩大“脱贫果”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重庆机场集团多个党支部、科室,以及汇林商贸公司、铜梁区供电公司等单位的干部职工,到树荫村产业基地认购桃树超过1100株。2020年树荫村100亩桃林实现销售收入接近20万元,爱心人士在认购桃树、采摘鲜果时购买树荫村困难群众土特产金额超过5万元。


抓好扶贫产业是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金钥匙。在树荫村,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金坡银坡,鼓起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村民的“钱袋子”。
再接再厉巩固脱贫成果
摘掉了“贫困帽”,如何巩固好这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这是赵先平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水口镇葛粉也是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产品,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赵先平出面协调铜梁葛粉生产厂家向树荫村群众收购野生粉葛,发展葛粉委托加工,并协调重庆江北机场候机楼商家代售“天星寨”葛粉成品,目前5个品种的葛粉系列产品已在候机楼8个销售点进行销售,短短4个月已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5万元。

树荫村的264亩塔罗科血橙,则是该村发展的农村集体经济重点项目,村里采取人工除草松土、施生物有机肥等措施精心管护。明年1月,这批血橙就要成熟上市,随之而来就是它们的销售问题。

“我初步预估了一下,这批血橙有15万到20万斤。要让血橙卖得又好又赚钱,就得想办法提高知名度,同时考虑把村民自家种的血橙纳入到村集体统一销售。”赵先平说。
对于树荫村脱贫攻坚工作,赵先平还有一个心愿,把贫困群众在致富路上扶上马再送一程。“对这些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群众,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他们学到技能,靠自己的双手增加收入,防止他们返贫。还要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不仅能够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还能自己想办法去闯、去干、去拼,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干好自己的事业。”赵先平认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