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重庆机场集团党委获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医疗救护中心副主任谭红军获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表彰。

荣誉是对工作的认可。
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重庆机场集团党委迅速响应,积极行动,作为“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紧紧围绕“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面对防疫初期日均超14万人次庞大人员流动的挑战,党政工团齐发力,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用责任和担当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实现了“旅客防控零疏漏、员工防控零感染、重要运输保障零投诉”的良好防控局面。

迅速响应,政治优势在战“疫”中充分彰显
疫情为令,迅速响应。
疫情发生后,重庆机场集团公司党委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平川,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戴科为双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多次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研判形势、指挥调度、安排部署。“严堵航空运输环节疫情传播途径,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月25日,集团公司党委发出倡议,向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员工发出了“动员令”。

集团公司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党员、干部、全体员工积极响应,快速行动,同向发力,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勇担使命,形成了全面部署、全员投入的工作局面,迅速凝聚起众志成城战“疫”力量。
集团党委班子成员取消休假,靠前指挥、现场办公、督促指导、关怀慰问,勇当集团疫情防控的“主心骨”。各级领导干部坚守岗位、积极作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一批批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急、难、险、重”任务中。江北国际机场对武汉来渝航班旅客实行体温检测,医疗救护中心的党员突击队冲了上去;留观旅客的转运,空港地服公司的“党员转运突击队”站了出来;协助配合对全部旅客实行体温检测,由安全检查站66名业务骨干组成的疫情防控突击队挺向前去;7天完成300多台空调机组,5000多片粗效过滤网的清洗消毒,在动力能源保障部应急突击小组的带领下完成了……据统计,截至目前,重庆机场共组建“党员突击队”47个,突击队人员超过500人。








集团公司还成立了由集团纪委书记为组长的疫情防控督导组,先后分22批次,对江北机场片区的20家二级单位、3个开复工的市级重点项目进行了实地督导,对50余个三级部门所属的防疫一线执勤点、重点管控区域进行了现场检查。“坚决做到及时行动不缺席、实地督导不走形、督促整改不拖延。”
集团公司工会向基层一线的保障单位发放补给食品、饮品、水果、药品等6000余份。开通机场员工专用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和留言板,对150余条员工留言和咨询进行了回复和解答,“你守护旅客,我们守护你”。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集团公司团委向18个基层团组织拨付25000元专项团费用于疫情防控工作,组建了25支青年突击队。
抓实抓细,组织优势在战“疫”中充分体现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重庆机场集团党委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抓实抓细旅客流动、联防联控、环境卫生、员工健康“四条线”,构筑起从旅客到员工全覆盖、无死角的航空口岸疫情防控严密防线,实现了“旅客防控零疏漏、员工防控零感染”的良好局面。
筑牢旅客流动“防卫线”。医疗救护中心党支部在T2、T3航站楼内设置了24个体温监测点,8个口罩回收点和9个流行病学调查点,投入了9台红外线测温仪和180余台手持测温仪为旅客进行体温监测。在安检、地服公司等党组织的配合下,截至目前,累计监测航班18.6万架次,旅客2322万人次,检测到发热人员751人,并按要求及时送医。




共建联防联控“联动线”。重庆机场集团与市级、行业相关部门组建国内、国际航班联动组,构建起信息协同、人员转运、重点人员处置、机上特殊旅客处置等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各类处置流程23个。“目前,我们正与市外办、公安、海关、渝北区等相关部门联动,全力做好疫情严重国家入境来渝人员的防控。”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置境外来渝返渝人员16294人,涉及航班1726架次,转运酒店15627人。

提升环境卫生“标准线”。聘请专业公司加大值机岛、安检柜台及通道、登机廊桥、电扶梯和自助值机设备等公共区域和设备的消杀力度。航站楼管理部党总支组织人员利用白天保障空档期进行不间断表面擦拭、消毒,航班结束后则进行集中深度消杀。增加航站楼的新风换气量,对122个空调机房、1万多个出风口进行全面清洗、消毒,截至目前,动力能源保障部党委组织人员累计清洗空调过滤网28万余片,确保T2、T3航站楼通风透气,让航站楼“健康呼吸”。




扎紧员工健康的“平安线”。防控办制定重点员工处置和隔离观察管理流程,集中隔离观察外省返渝员工1140人。制发员工《疫情防控工作手册》,启用电子问卷对近8000名员工进行排查,详细了解员工情况。公共区管理部党总支对员工食堂采用分散间隔排队、分散就坐就餐、提倡打包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截至目前,实现了“员工防控零感染”。
顾全大局,在战“疫”中扛起国企责任
讲政治,顾大局,是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从紧急运送医疗物资、保障援鄂医疗队到支援复工复产,重庆机场发挥着行业优势,用实际行动扛起国企责任。“民航速度”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赞誉。
重庆先后派出多批医疗队,紧急驰援湖北疫情防控工作。重庆机场安排专人对接,启用了专用值机区域、安检区域,用民航业界最高礼遇保障白衣勇士的抵离。据统计共保障接送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包机航班近30架次,超3000人次。





为保障应急物资快速交付,重庆机场开通了应急物资保障绿色通道,通过预留停机位、设立“国际防控应急物资专用存放区”、提供专人专项服务、加强与海关、边检等部门沟通协调等措施,保证货物第一时间查验、通关,及时送达第一线。同时对机场货站处置等相关费用进行了免除,累计免收相关服务费100余万元。截至目前,重庆机场共保障应急物资货运包机近40架次,搭载有应急物资的国内外航班近2000架次,共保障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药品等应急防疫物资10万余件,总重量超过2000吨。





此外,重庆机场集团还筹款捐赠1000万元,号召全体党员捐款22.16万元,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集团公司积极落实重庆市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二十条政策措施,细化租金减免标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出台了涵盖恢复航线航班、开辟绿色通道、减免租金费用、提供防疫支持等方面的十条措施,支持航空公司和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共同推动重庆民航恢复秩序、稳定发展,助力有序复工复产。

积极协调航空公司推行复工复产包机和恢复常态航班运行。保障复工复产包机航班40余架次、复工复产人员近6000人。从今年8月起,江北国际机场国内航班总量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国庆、中秋8天长假,江北国际机场共保障航班飞行7647架次,迎送进出港旅客108.2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7.7%和4.3%。
讲好故事,为战“疫”汇聚正能量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防控措施和舆论导控都尤为重要。中央也对做好疫情防控下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重庆市防止疫情输入、控制疫情传播的重要运输保障单位,重庆机场集团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力度,统筹内宣和外宣,网上和网下,整合资源、全媒联动,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公众关切,聚焦媒体关注,讲好集团“抗疫”故事,为抗击疫情汇聚了正能量。
重点围绕旅客防控、物资人员重要运输保障、典型人物宣传和复工复产等四个方面,从“初期报道措施,回应社会关切;中期报道典型,讲述防控故事;后期报道复工,提振发展信心”三个阶段,策划推出了“战疫情,党旗高高飘扬”“抗疫人物”“双战双胜利”等系列宣传报道。

截至目前,人民日报、新华社、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中国民航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及平台报道或转载300余条次。其中,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中新社、光明网等中央级媒体及平台报道或转载80余篇次;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或画面采用8次;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七一网、上游新闻等市内媒体及平台报道或转载150余篇次;中国民航报、民航资源网等行业媒体报道或转载30余篇次,学习强国平台报道或转载30余次。
通过集团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制作和发送图文、视频推文80余条,综合阅读量接近250万次。制作发布了“致敬最美逆行者,愿你们平安归来!”“机场版防疫disco”“共同战疫,平安复工”“欢迎重庆市援鄂医疗队返渝”等多个宣传视频,综合阅读量达100万次。
当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重庆机场集团将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积极配合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在国内市场深挖潜力,在国际市场寻求突破,加快实现航空运输生产经营恢复发展,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航空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