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重庆融媒体5月21日讯 开启空中救援通道,为旅客生命护航的重庆机场医疗救护中心蓝天救援班组(以下简称“蓝天救援班组”),最近4年成功挽救115名危重患者,有的甚至起死回生,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他们在今年“五一”表彰中荣获工人先锋号称号。
/img25ADA8C1A297DEB148258402002B3007/$file/596d27eb589b465bb2c783f4ae3b0350.jpg)
救援现场(资料图片)。 受访者 供图
蓝天救援班组现有成员51人,平均年龄33岁,其中高级医师1人,中级职称20人,是一支专业的医疗救援队伍,承担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医疗救援保障和日常诊疗工作,维持着机场的健康运行。
该班组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18年4年间,他们接待的门诊量为89203人次,接120报警出诊6693人次,转运至上级医院1947人次。最难能可贵的是,这4年间他们成功挽救115名危重患者,有的甚至起死回生:2015年26人,2016年28人,2017年32人,2018年29人。
/img7AA185534EDDE07C48258402002B3894/$file/e79740d021e94e23afde12b4de883ea8.jpg)
2015-2018年重庆机场医疗救护中心蓝天救援工作数据
日前,记者走近这个团队,近距离采访到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故事A:
旅客西藏归来突然晕厥获救
2013年7月20日,乘客郑先生与朋友一起在西藏旅游后搭乘航班回家,当天航班经停重庆,下飞机后他突发晕厥,一下子倒在地上,机场工作人员立即联系机场医疗救护中心的蓝天救援班组,正在值班的向虎医生接到电话后抓起急救箱快速赶到他身边。
他发现郑先生面色和口唇已经紫绀,心率为零,呼吸为零,脉搏为零,血压无法测出,他已没有了生命体征。
情况危急,时间就是生命!
抢救立即展开,心肺复苏术,给氧,建立静脉生命通道,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抢救着,他们在与时间赛跑。
后来,郑先生的呼吸和心率逐渐恢复,也逐渐有了生命体征,医护人员最终将他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imgBD7EE31A4DFDD62148258402002B435A/$file/e0a1bd06b25a4eeda84bd3382907e365.jpg)
救援。资料图片
故事B:
3分钟生死时速救回昏迷老人
2017年4月27日中午,59岁的旅客余先生和儿子乘飞机抵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当天12时48分,儿子搀扶着他走到T2A航站楼国内到达2号门口时,他突然脸无血色,无意识地瘫坐在轮椅上。
儿子立即打电话向机场医疗救护中心报警求助。接警后,蓝天救援班组的医生白幸、护士徐静带着急救箱立即赶到现场。
医生白幸回忆说,余先生当时已意识模糊,颈动脉跳动十分微弱,他们立即给他吸氧、输液抢救。
后来,第二组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大家一起将余先生抬上救护车,再次检查发现他的心率只有正常人的一半多,而且出现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在抢救的同时,救护车快速赶到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后经院内治疗,余先生苏醒了过来。
事后,余先生感激地对蓝天救援班组说,“渝北区医院的医生告诉我,当时我已中度昏迷,心脏差一点就停止跳动了,你们在3分钟时间内,把我从生死边缘救了回来,保住了我这条命。”
故事C:
女子万米高空突然陷入昏迷
2017年4月15日下午,PN6204航班从海南三亚飞往重庆,当晚7点35分左右,当飞机飞临贵阳上空时,一年轻女乘客突然晕倒。空乘人员闻讯赶到现场,发现她面色苍白、嘴唇发紫。经紧急广播寻医后,重庆一家三甲医院的40多岁的中医给她诊断发现,她可能系感冒引起的晕倒,并给她颈部两侧揪痧,但她仍处于昏迷中。机组第一时间向重庆空管部门通报情况,申请优先落地和救护车准备。
为赢得女乘客的救治时间,机组协调贵阳空管、重庆空管,申请航路由曲线飞行改为直线飞行。得到批准后,机长让飞机抄近道提前20分钟优先降落在江北机场。
当晚8点27分,舱门打开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重庆江北机场医疗救护中心蓝天救援班组的医护人员立即上前急救,并将她送往渝北区人民医院救治。
原来,该发病女乘客23岁,到海南三亚旅游后因受凉感冒和没休息好,在飞机上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后晕倒。因送医及时,她很快康复出院。
故事D:
男子登机前狂喝啤酒被救援
2017年4月4日清晨6时42分,蓝天救援班组医生黄晓雪和同事赶到江北机场停机坪,在3U8137航班停靠处等待着。
该飞机原本在当天清晨6时40分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飞往西藏林芝,但该航班机组人员发现飞机上一名年轻旅客突然晕机,急需救援。为救助该旅客,正在起飞跑道的该航班只好中止起飞,重新从跑道滑行到停机位。
黄晓雪上飞机后,发现晕机旅客是名男子,他头偏在座位上,已经昏昏沉沉,身上有股酒味,后来得知他要去西藏林芝旅游,出发前一晚,他和朋友从晚上11点喝到凌晨1点,共喝了24瓶啤酒。
经检查发现,该小伙子是酒精中毒,被立即送往渝北区人民医院,输液治疗后出院。
幕后:
8辆救护车全天待命1分钟内出发
据悉,目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医疗救护中心共有8辆救护车,随时应对一切,如果旅客在江北机场突发不适症状或意外受伤,只要拨打救护站电话023-67150120,或寻找机场工作人员帮助,他们一分钟之内出发。
/imgF5260DADFF0716C048258402002B4C47/$file/3e1834c84b644160bcc321edb5413bcb.jpg)
快速出发。
每天,医护人员还会提着30斤重的急救箱进行巡诊,急救箱里不但配备有血压计、血糖仪、听诊器等医疗器械,还有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气液等应急药品,一趟巡诊下来,常常是几公里的路程,回到救护站时他们背上会湿透。
那么,这些年来,蓝天救援班组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历程?
蓝天救援班组长曹莉介绍称,2014年他们提出“时刻准备着”的口号,初建救援管理“轨道线”。
2015年,通过反复研读、归纳和总结,将30个预案简化为5大预案,实现预案“瘦身”,步入应急救援“快车道”。
2016年,天天预案目视化管理、“预案机考”、信息同声传等项目应运而生,为应急救援成功加装“动车组”。
2017年,在东区转场时,创立“医疗救援指挥调度室”,实现医疗资源、应急出动一体化管理,应急救援晋级“高铁组”。
2018年,为适应人员变动情况并积极预判风险,班组将应急救援流程优化列为“五小”活动,通过救援流程再造,成功破解难题,为救援效率成功提速。
他们利用“互联网+培训”思想,采用互动直播教学、录制标准化教学视频,持续开展“微讲堂”活动月,建立交互式学习教育方式,不断培养救援精英。同时,每年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拓展成员视野,掌握前沿知识。
/img7FBDE26C82EE297948258402002B5328/$file/a959279ee2b84cb092dbb86ed52ee16c.jpg)
开车巡诊。
她还介绍称,针对医疗物资检查事无巨细的特点,班组结合日常业务需求,将各类物资分门别类,根据设备特点、资源属性、存放地点,为每类物资量身定制检查方案。同时将急救箱分为“红绿紫”三色管理,形成红色每日检、绿色每月检、紫色双月检的检查模式。为重要设备建立“病例式”台账,形成“设备跟踪管理”。以此形成“常用日检、重要周检、备用月检、储备双月检”的层级检查模式,确保物资时时可用。
为践行蓝天救援服务,他们挥出“三拳”服务组合:夜间医疗值守阵地前移;巡诊工作常态化;增设旅客自助药箱,为守护生命真情护航,提升医疗服务体验感。
他们倡导“热心接待、耐心问诊、精心治疗、细心用药、贴心抚慰”的“五心”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细节。
他们还与社会医疗单位协作联动,与周边救援力量诸如重庆市急救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三院、渝北区人民医院等8家医疗单位构成救援体系,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紧急医疗救援发生时,实现快速应急救援,以及为后续救治提供坚强保障。
这些年来,蓝天救援班组通过“强体魄、通脉络、建通道”的方式夯实医疗救援体系,实现医疗安全零差错、医疗服务零投诉,为机场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强的医疗救援保障。
他们先后获得重庆机场集团连续5年的“标杆班组”、共青团重庆市委“青年文明号”、重庆市“巾帼文明岗”、重庆市交委“工人先锋号”、重庆市总工会“五一巾帼标兵岗”、共青团重庆市委“十佳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四型'优秀班组”、民航西南局“现代五好班组”、全国民航“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李国 黄平)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69347218087477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