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春运期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站楼内人潮涌动,旅客们形色匆匆、急切归家返岗。人群中,身着白大褂的重庆机场医疗救护中心的“白衣天使”们散落在航站楼内各个地方,守护着旅客平安出行,他们的春运“脚步”时快、时慢。
最慢的脚步
2月9日,大年初五,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内旅客如织。中午11点,医疗救护中心医生赵洪斌和护士李丹提着急救箱游走在旅客比较集中的区域,步履平稳而缓慢,神情却十分专注。
“春运期间,我们每天都会在客流高峰时段分区域的进行巡诊,今天我们主要是负责T3出发大厅区域的巡诊。”赵洪斌介绍,随身携带的急救箱里,配备了听诊器、血压器、芬必得等等常用器械和药品。
“我们把巡诊工作总结为“四要”,即脚步要慢、眼睛要尖、耳朵要敏、说话要轻。”他说,巡诊时,医护人员要用眼睛去搜索人群中是否有脸色苍白、行动缓慢或站立不稳的旅客。偶尔有旅客主动寻求医护人员帮忙,会喊一声“医生”,所以医护人员在巡诊时,还得保持“耳朵”的敏感性,同时交流时还要注重患者的感受。总之,巡诊工作是“宁可多问一句,也不能错过一个需要医疗帮助的人。”
赵洪斌给我们讲了一个巡诊的小故事。几天前,在T3A航站楼E指廊巡诊时,一名男性旅客在座位上捂着肚子,眉头紧锁,额头冒着汗珠。他和当班护士上前询问得知,这名旅客一直拉肚子,为了不耽误行程迟迟未去医院就医。通过问诊检查,赵医生判断该名旅客目前身体条件可以继续乘机,给予了旅客及时药物治疗,并叮嘱其服药、饮食等注意事项。看到赵医生与李护士这般有心,这名旅客十分感动,连声表示感谢。
赵洪斌说,他们巡诊1公里,有时会耗时2小时。李护士笑着说:“巡诊时,我们就是‘龟速前行'的白衣天使。”
最快的脚步
医疗救护中心同时承担着机场辖区内院前急救的职责,有时一通电话就足以使他们奔跑起来。
2月5日19:01,医疗救护中心调度室接警,T2A出发7号门有老年人突发疾病。医生李佩华与护士郭玲立即携带急救物资与药品跑向旅客身边。到达7号门附近,只见一名精神状态较差的老人正坐在轮椅上捂着胸口、疼痛难忍。询问家属得知,该名旅客78岁,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经过仔细询问和检查,李医生判断旅客病情已不适宜乘机,建议旅客及家属中止行程尽快前往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断与治疗。
家属及旅客采纳了李医生的建议终止了行程。李医生一边安抚患病旅客,一同与家属、护士将旅客转运至救护车上,向机场就近的医院送去。
到达医院办理好手续,看到患病旅客接受治疗、病情稳定下来,李医生与郭护士这才松了一口气。李医生说:“这次出诊算是很顺利,患者的情况十分紧急,不及时就医会有更大的危险。”
19:15,李医生出诊还未归队,医疗救护中心调度室接警电话又响起:飞机上有一名旅客心悸伴肢体麻木30分钟,航班将于10分钟后落地。请协助救治。”值班的其他医护人员迅速拿起急救箱、跳上救护车,赶往机坪...... “报警就是命令,120电话一响,我们就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旅客身边,就得与病痛赛跑,甚至与死神赛跑。”
据统计,从大年三十到初九,重庆机场医疗救护中心共接诊患者1102人次,其中紧急出诊70人次,完成急救转运1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