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位于214机位旁的调度控制中心内,“天幕的守护者”们依旧和往日一样,全神贯注地监控着航班动态,高效精准地计算着配载平衡数据。在这里,电话声音此起彼伏,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忙碌而有序。在春运期间,他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共保障了9千6百余架次的航班安全驶离重庆机场,平稳抵达目的地。
每天240份舱单:严守安全底线,精准计算数据
正月十五早8时30分,江捷已经早早上岗。在国内配载工作间里笔者看到屏幕上写有四个岗位:值班主任、复核员、配载员、预配协理员,工作人员们正在认真、细致地工作。江捷告诉笔者:“现在正值春运,客货流量增大,每天我们要制作的舱单近240份。”
“配载员的主要工作的内容是什么呢?”笔者问道。国内配载室值班主任江捷正坐在自己的电脑前,了解前一天工作情况和今日航班量。他向笔者介绍道:“配载员是一个以突出安全,兼具效益、服务的综合性岗位。安全是指通过合理配算来有效控制飞机的重心位置,使飞机的重心处于适当的范围之内。效益体现在通过二次预配提高提高货仓利用率。服务则是可以保证航班正点率的各项工作。”
笔者观察到桌子上有很多张写满英文字母和数字的单子。江捷告诉笔者,这些单子包括电报、装机单和舱单。装机单是通过计算得出的各舱位的货物摆放图。舱单则是在飞机关闭舱门前的最后一份单据,这个单子需要交给机长,它的内容主要是飞机重心的分布情况,也是机长后续操作的重要依据。
谈到舱单,他说:“不同航空公司的要求不同,同一航班不同机型的要求不同、同一机型也会面临不同情况。这份工作对于配载员的要求很高,他们要根据旅客的人数、所装货物的重量,以及旅客值机时所选择的航班座位,计算出飞机的平衡参数,而飞行人员则根据相关平衡参数来飞行。因此也有人形象的把配载员比喻成‘飞机的裁缝',一套量身定制的‘舱单'是配载员给每架飞机最标准的衣服。”
对于配载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他这样说道:“配载员的安全压力很大,因为在这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数字和线条的背后,背负着的是国家的巨额财务和旅客的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我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强化练习,总结规律,享受着数字与线条带来的乐趣。 江捷表示,在配载室工作的5年里,从未出现过一点差错,也不允许自己出现问题,保障乘客的安全是他们最大的责任”。
成立创新工作室:匠心深研技术,拓宽安全裕度
“当时是怎么想到成立这个创新工作室的呢?”笔者开门见山地问道。江捷说:“以前我们很多全手工保障的航空公司,举个例子,之前中国货运航空公司,全货机采用手工保障,他们的装机单我们手画至少要40分钟,当遇到修改,那么我们就要重新抄写一遍,很浪费时间,后来出差去国航和南航学习,发现他们有的员工会自己编制辅助软件,大大节约时间,所以我们队室就提出了自己也学习相关软件的编写的想法。”
“这个工作室是如何运作的呢?”笔者问道。
“创新工作室由配载两位主任和两位配载员组成。其中两位主任在大学时期都是学习编程的,所以在有了这个技术支持后,很快创新工作室就编写出了一些简单的辅助软件,帮助我们解决了电报的手工编写问题,也解决了一旦有修改就无脑的抄装机单的问题。在创新工作室运作中,每当出现新开航班采用全手工制单的,主任就会制定计划,以将其转化为能够通过电子舱单来操作使用。具体而来,主任会分解任务,让其余几位成员录入制作软件部分基础数据,然后由他合成,软件编制完成后,交由全体配载员测试,测试后有问题再反馈修改,直达正式使用。”江捷回答道。” 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闭环管理”笔者兴奋地感叹道。
“在队伍建设上是怎么做的呢,目前创新工作室有哪些创新成果呢?”笔者再次问道。
“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我们会有意识的选择有编程基础和爱好的新员工,用以壮大、充实创新工作小组。创新工作小组是一个兴趣爱好团队,成员们利用休息之余编写软件,全是为了队室做出的无偿贡献。”
“去年八月,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酷鸟航空电子配载系统”投入使用,成功将装机单的制作时间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极大降低了手工制图存在的人为差错风险,大幅提升了地服保障效率。此外,创新工作室先后参与开发了“微笑航空电子配载系统”、“马尔代夫航空无油计算器”、“D7电子配载平衡系统”、 “Q2,B7无油计算器”等等一系列软件,有效提升了重庆机场配载平衡的安全裕度,增强了守护飞行安全的能力。”
深耕精细化管理:践行品质理念,助推效益提升
江捷作为一值班主任深知自己工作责任的重大,工作中的他兢兢业业,不仅自己在业务上很钻研,而且工作中的他更注重科学的管理方式来更好地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为各大航空公司服务以及确保乘客的安全。
笔者在电脑上看到了一张操作者差错矩阵图。通过这张图,横向可观测到生产流程中哪个环节较为薄弱,可集中针对这一环节加强操作培训。纵向可观测到每个员工在不同环节出现差错的次数,让员工通过相互学习,来达到互补短板的目的。这一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部门领导的肯定。
他说:“目前,我们人手紧、任务重、资源缺,但安全的红线不能碰,安全的底线不能越。这就需要立足实情想办法、积极动员鼓干劲、准确预判防隐患、加强巡查防走样、严格管理正风气,紧盯“新”(新员工、新情况、新流程)、“变”(加拉货物、舱位调整、机号机位变更)、“特”(特殊航班、特殊要求、特情处置),运用思路,主动适应7区和临停机位安全运行需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保证运行安全。”
结合部门工作特点,调度控制中心制定了“四四三二二一”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四大维度”(安全、服务、效益、文化),树立“四种意识”(安全的红线意识、正点服务的黄线意识、手册意识、尽职免责意识),提升“三大能力”(岗位业务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执行力),抓好“两大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班组建设),提炼“两种文化”(安全文化、团队文化),实现“一个体系目标”(与公司签定的“四个责任书”中确定的责任目标共同构成部门目标体系)。
此外,调控中心党支部立足实际,以“精准调控”作为党建品牌,通过精心的谋划、精细的管理、精湛的技艺,做到载重平衡计算精准、信息通报准确及时、货舱装载准确无误;通过协调协作、调度调配将安全、运行牢牢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以党建促进中心工作,确保部门年度各项目标圆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