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
重庆机场全面启动“员工幸福工程”建设
本网讯 2009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400万,排名“中国十大机场”,并迈入“世界百强”行列,在2010年将力争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671万。可喜成绩的背后,是重庆机场人对企业发展的冷静思考,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竞争优势不仅是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人。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让每一位员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协调并进,从更广泛的角度关心员工成长,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深入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2010年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制定了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员工幸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旨在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以团队强大的生命力为员工带来“团结在机场、拼搏在机场、奉献在机场、成功在机场”的高品质幸福感。
2010年4月29日,重庆机场“五·一”、“五·四”先进表彰暨“员工幸福工程”启动大会如期召开,公司领导、基层党组织书记、分工会主席、团(总)支部书记、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部分员工代表参加了会议。按照议程,对一年来在工会和共青团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赵江平正式宣布启动“员工幸福工程”,并结合“倡行中国服务”提出了相关要求;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伟宣读了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幸福工程”实施方案;重庆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李志教授应邀进行了专家讲座。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导,贯彻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员工、维护员工利益,发挥员工的首创精神,促进员工全面发展,要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进而主动工作,爱岗敬业。
机场是重庆开放的窗口,员工的幸福感和受此影响的工作表现,会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重庆形象。重庆机场深刻理解到,有了幸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旅客。在倡行“中国服务”的同时,重庆机场将人本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中,通过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来提升旅客的满意度。“员工幸福工程”的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切实体现;是创新管理工作、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的积极探索;对于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赵江平指出,建设“员工幸福工程”的重要意义,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与首都机场集团“倡行中国服务”的对接落地,更是公司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
在“员工幸福工程”启动大会上,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伟宣读了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幸福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重庆机场开展“员工幸福工程”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即坚持“求实创新,稳步推进”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赢”原则、坚持“围绕企业战略,促进公司发展”原则,明确了“员工幸福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指导思想。
二、落地“倡行中国服务”,全面关注员工成长
以人为本既有传统的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的唯物史观和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观,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董志毅在《倡行中国服务,打造国际枢纽》的报告上提出:打响“中国服务”品牌,需要具备够的决心和毅力,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服务体系的内容和内涵,形成自身的鲜明特色。实现广大顾客的满意,前提就是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幸福指数,把员工的满意作为工作的落脚点,真心实意为员工解决吃、住、行等热点、难点问题,以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助推顾客满意度的持续提升。
当今世界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面临着的竞争激烈,其最根本的就是文化竞争。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员工的个体作用日益彰显,引发了企业对员工幸福感的密切关注。有调查显示,管理者对积极情绪倾向高的员工的工作质量、生产率、可靠性和创造性作出的评价更高,对员工工作绩效作出的评价与心理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而与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相关性。工作幸福感和职业满意度越高,员工的离职倾向越低,可见主观幸福感比工作满意度更能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
重庆机场对员工成长发展的的关注由来已久,近年来采取多项举措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开展“空港文化节”宣讲企业文化故事、改造安保员工宿舍、修建7500平米的安保员工值班用房、改造职工健身中心、改建“红枫乐园”离退休人员活动室、组织合唱队、舞蹈队、足球队等,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论是做好本职工作还是参与社会公益,涌现出大量的好人好事,充分展示出重庆机场人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为重庆机场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更加坚定了重庆机场继续关注员工发展,开展“员工幸福工程”建设的决心。
重庆机场“员工幸福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到,“员工幸福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制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协调,通过经费扶持、政策支持等有力措施理顺各种关系,推进建设进程。必须从公司企业经营战略出发,必须符合公司的发展实际与需求,不能为了幸福工程而幸福工程,否则将失去方向、动力和基础,陷入盲目建设的困境。
三、“问诊”员工幸福指数,稳步推进建设工作
为确保“员工幸福工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重庆机场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通过一系列的调研、讲座、辩论活动,全面、准确、细致的掌握员工的思想状态,针对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各种制度体系,进行认真的梳理。公司人力资源部邀请新加坡专家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以及逐步实现员工同工同酬,建立平等的竞争和晋升通道、制度等。
重庆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李志教授受邀为公司3000余名员工进行幸福诊断,并提出建议和制定幸福评价监测办法。调查结果显示,机场集团80%的员工感到幸福,对比过去,认为现在幸福感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员工坚信近年来企业的改革发展,他们看到重庆机场近年的变化,对于未来的幸福充满了希望和无限向往,这将会十分有利于激励人们信心百倍地为机场发展事业奋斗,这也将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无限动力。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测评,再一次验证了重庆机场在员工团队建设、薪酬体制改革、福利保障、文化激励等开展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在对员工幸福感现状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重庆机场将从理念优化、机制保障和活动承载三个层面,逐步展开“员工幸福工程”的三项建设内容:优化幸福理念,凝练幸福文化;完善管理机制,支持保障幸福;搭建良好平台,实施四大主题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内部刊物等多种渠道,组织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让员工充分认识“员工幸福工程”建设的要义,真切体会集团公司对于员工的关切,营造文明健康、积极进取的“幸福文化”。
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将根据“员工幸福工程”建设目标确定重点考核指标体系,形成推动“员工幸福工程”建设的激励机制,确保完成各项责任目标任务。
四、幸福理念成为“亮点”,社会各界竞相关注
5月4日,《重庆商报》在主要版面刊登了名为“机场集团新举措,要管员工幸福感”的专题报道,大篇幅介绍了重庆机场“员工幸福工程”的开展情况和现实意义,新华网、大渝网、华龙网等多家国内大型网络媒体竞相转载发布,各界反响积极。
中国问题学研究会会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评论中指出,打造“员工幸福工程”的做法在物欲膨胀、竞争激烈、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很有现实意义。重庆机场“员工幸福工程”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核心是追求个体和环境的互动多赢,一旦成功,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范本。
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候选人曹千里指出,“员工幸福工程”要做到凝聚人心、稳定队伍。要让全体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使员工感受到工作的荣耀,增强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员工幸福工程”建设是从集团总体战略出发,着眼全局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对于全面提升集团的国际国内形象,贯彻“倡行中国服务,打造国际枢纽”的战略意义和核心思想,打造高品质的一流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重庆机场有决心在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倡行中国服务”排头兵,将“员工幸福工程”打造成重庆机场的知名品牌,努力使“员工幸福工程”成为员工满意的民心工程,成为促进集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本工程。